33  
查询码:00000240
深入解读菌群基因检测:什么才是真正的肠道菌群紊乱
作者: 程琳蕊 于 2023年03月14日 发布在分类 / 必做检测 / 基因检测 下,并于 2023年03月14日 编辑
有益菌 有害菌 中性菌 益生菌检测 细菌检测 真菌检测 病毒检测 菌群基因检测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肠道菌群紊乱这个词。
只要是你肠镜胃镜各项检查没问题,医生就喜欢用肠道菌群紊乱来解释你的症状。
然而当你问起什么是菌群紊乱时,你得到的永远是一堆支支吾吾、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

这是一个很大很难回答的问题。

比如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内是不致病的,但一旦疯狂繁殖就会引起腹泻,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又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问题;

 

克雷伯菌是一种极难处理的菌群,其感染者通常会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降低

梭状芽孢杆菌与神经毒素的产生相关,释放的神经毒素能抑制神经递质释放;

真菌类霉菌感染会导致肠炎,大便会糊便,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便秘型IBS患者肠道内韦荣氏球菌的数量增多,腹泻型IBS患者肠道内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

 


 

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菌群紊乱”。

 

而不同类型的“菌群紊乱”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如果是某种益生菌缺乏引发的问题则需要补充相应的益生菌,而有些人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引发的问题,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杀菌方案。因为不同细菌(真菌、病毒)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完全不一样。比如克雷伯菌对葡萄柚籽提取物的敏感度很高,大肠杆菌则偏向于黄连素。

 

基于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采样粪便进行基因分析,我们就能更精准地掌握肠道菌群情况,从而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今天,我们将深入解读菌群基因报告,告诉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肠道菌群紊乱”。

 

 

 

核心导读

肠道菌群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根据菌群基因检测结果,缺什么益生菌就补充什么益生菌。胡乱吃各种益生菌很有可能加重病情。

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或某类益生菌缺乏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针对不同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制定个性化的杀菌方案,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杀菌治疗的成功率。不做菌群基因检测而胡乱杀菌,只会让肠道菌群进一步紊乱。

杀菌是IBS治疗的核心所在,也是开始的第一步。只有第一步走“稳”了,后面的治疗诸如饮食控制、益生菌补充等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而所有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重新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乃至身体的全面平衡。


 

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我们肠道是一个微型的神秘“小星球”。在这个“小星球”上居住着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0万亿个微生物,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这些数目庞大的微生物有超过1000个不同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

有益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比如益生菌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

肠道有害菌的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引起代谢紊乱,改变大脑功能,导致损伤和炎症,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影响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

中性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在有益菌处于优势的环境中变成益生菌,而在有害菌繁殖较多时会转化为有害菌。实际上,只要将中性菌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只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对肠道是没有害处的。但当肠道中有益菌数量减少时,肠道就会失去有益菌的屏障保护,那么有害菌就会对肠道环境形成攻击,增加肠道的通透性,进而给中性菌进入血液变成肠道“祸乱”的机会,从而唤起它的“邪恶”本性,使本分的中性菌变成致病菌。中性菌有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益生菌检测

益生菌被认为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除了添加在食物中,目前也常常用来预防或治疗多种健康问题,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过敏、新生物、炎症性肠病等。

 

有很多人问我该怎么选择益生菌。

其实很简单,看菌群基因检测分析结果,缺什么菌就补充什么菌。

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牌子的益生菌有些人吃了有效果,有些人吃了没任何感觉。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效果的人缺乏某种益生菌菌株,恰恰这款牌子的益生菌里面有这类型菌株,从而歪打正着正确补充了。

 

而有些案例中,盲目地胡乱吃各种益生菌很有可能加重你的病情。

 

比如乳酸菌是益生菌中常见的成分,并且乳酸菌还可以发酵酸奶。
在一些案例中,胡乱使用和过量服用益生菌、酸奶就很容易导致肠道内乳酸菌过量,过量的乳酸菌会产生大量的乳酸,随着肠蠕动在结肠堆积,从而引发便秘。
而乳酸过量导致的便秘,通常大便前面坚硬无比成羊屎颗粒状,后面软便。

 

SCD饮食很忌讳服用双歧杆菌,就是因为双歧杆菌是一类相对比较“霸道”的菌,它容易过度增长,有不少患者由于在SCD早期服用双歧杆菌而造成不明原因的反复,所以保守起见,在SCD的早期阶段,把双歧杆菌这一大类去掉了。之前我在给病友们做菌群基因检测的时候,就看到过肠道双歧杆菌超标的案例。

 


美国Sun Genomics公司采取了全基因组测序(WGS)的方式检测消费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益生菌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完成了 865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此可见,依托于菌群基因检测技术个性化定制益生菌必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细菌检测

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大部分起病较急,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发热、腹痛;当感染了可分泌神经毒素的细菌时(如肉毒杆菌)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视物模糊、咀嚼困难、肌肉无力等。

 

 

有害肠道梭菌包括:艰难梭菌、产⽓荚膜梭菌、梭状梭菌、类腐败梭状芽孢杆菌、⾁毒梭菌、螺旋梭菌、第三梭菌等。

 

其中,最常⻅的艰难梭菌感染能引起多种疾病,⽐如抗⽣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结肠炎,后者严重可危及⽣命;

产⽓荚膜梭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抗⽣素相关性腹泻和⻝物中毒等;

⾁毒梭菌在厌氧环境下能产⽣强烈的外毒素--⾁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

梭状梭菌能引起⻣髓炎、后直肠椎旁脓肿和脑膜炎;

类腐败梭状芽孢杆菌可引起⼈类⼴泛的侵袭性感染,包括⻣髓坏死和菌⾎症;

螺旋梭菌能产⽣毒素,引起细胞感染;

 


真菌检测

 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百种。真菌可以引起表⾯感染、⽪肤感染、⽪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且,⼏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

 


 

酵⺟菌属兼性厌氧菌,酵⺟菌中有条件致病菌和益⽣菌两种。

布拉⽒酵⺟菌是⼀类对⼈体健康有益的热带酵⺟物种。布拉⽒当年是在观察到东南亚原住⺠咀嚼荔枝和⼭⽵表⽪以企图控制霍乱症状后,⾸次分离这种酵⺟。

我发现国外医生特别喜欢用布拉氏酵母菌,对于一些腹泻患者效果特别好。但少有人提及布拉氏酵母菌的潜在风险性。

 

虽说在健康⼈,布拉菌已被证实⽆致病性和⾮全⾝性(它维持在胃肠道中,⽽不会扩散到⼈体其他部位),但我曾在一篇资料中看到,长期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有可能存在阻碍人体营养吸收的问题。

所以,我建议布拉氏酵母菌只能作为临时的“猛药”使用,连续服用时间最好在三个月以内。

倘若你有酵母菌问题,日常饮食中减少米饭这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你的症状可能会大幅度缓解。因为酵母菌喜食碳水化合物。
更有意思的是,你体内若是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酵母菌会和重金属结合进入一种“假死”状态。一旦你进行重金属螯合排毒,酵母菌又会“活过来”,在你的肠道里面“搅风搅雨”,这时症状会变得突然严重起来。所以在排重金属前,需要先解决肠道内酵母菌问题。


 

新⽣隐球菌可侵犯⽪肤、粘膜、淋巴结、内脏、⻣等,导致炎症和⽔肿。对中枢神经的侵袭性强,临床最为常⻅的是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肤粘膜损害。

 

假丝酵⺟菌,主要引起⽪肤、粘膜和内脏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可以是原发性,但⼤多为继发性感染,发⽣于免疫⼒低下患者。

 

曲霉包括烟曲霉、⻩曲霉、⿊曲霉(A.niger) 和⼟曲霉等对⼈有致病性,以烟曲霉引起⼈类致病最多⻅。

 

黄曲霉菌,一种强致癌物质,仅一毫克的黄曲霉菌,就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年使用而不更换的砧板上很可能存在黄曲霉菌。

 


 

白色念珠菌喜欢以真菌为食,蘑菇是一种真菌,所以在治疗白色念珠菌的时候应该避免所有蘑菇产品。

 

病毒检测

 

在肠道微⽣物中,除细菌、真菌之外,还包括⼤量病毒。肠道中的病毒(Virus)包括可感染⼈的真核病毒,如肝炎病毒、但绝⼤多数是不感染⼈的原核病毒,如以细菌、真菌等为⻝的噬菌体(Phage)。其中,噬菌体的数量⼀般是细菌的3-4倍,可以平衡肠道中各类微⽣物的平衡。

 


 

在微⽣物引起的疾病中,其中75%是由病毒导致的。肠道病毒常在肠道上⽪细胞增殖,通过⾎液进⼊⼈体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多种疾病。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轻者倦怠、乏⼒、低热等,重者可全⾝感染,脑、脊髓、⼼、肝等重要器官受损。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条件差、⼈群拥挤的地区感染率⾼。

 

功能医学5R疗法

 功能医学治疗肠胃疾病都是遵循基本的5R疗法原则:

祛除(remove)

降低肠道功能紊乱的根本方法是排除对肠道粘膜有刺激性的因素,包括胃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根据细菌敏感性选择草药杀菌治疗)、过敏/不耐受的食物(基于食物不耐受血液检测结果)、环境衍生的有毒物质(基于营养元素与重金属的头发检测结果)、药物、压力等。

 


 替代(replace)

补充可能缺乏的消化酶、盐酸和其他帮助消化的补剂,促进胃酸、胆汁的正常分泌,恢复消化功能。

再接种(reinoculate)

补充益生菌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使得肠道内菌群多样化。

 


 修复(repair)

提供各种营养补充以支持胃肠道黏膜的修复、愈合和再生。

 


 

再平衡(rebalance)

改变患者的心态、饮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之前说了肠道就是一个微型小星球。星球上面居住着好人(有益菌)、坏人(有害菌)、机会主义者(中性菌)。当星球上的坏人越来越多,他们四处破坏、纵火、偷窃财物,迫使善良的好人无法生存。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杀菌。但无计划性无目的性地吃杀菌剂、抗生素等同于往这颗星期上乱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往往善良的好人都被杀光了,而狡猾的坏人依旧毫发无伤,甚至因为产生了耐药性变得更强大。

 

 

正确的做法是用“菌群基因检测”收集这些坏人的信息,制定针对的杀菌方案,力求在减少有益菌伤亡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抑制有害菌。

 

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抑制”,而不是“灭杀”。无数的研究证明,有害菌是杀不光的,它们适应新药物的速度远远超过细胞适应新环境的速度。我们只能先暂时性地抑制坏细菌,然后喂养好细菌,让坏细菌挨饿,这样才是取得最终胜利。

 

当我们拥有了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和正确的饮食,试想好的生活环境下的星球里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坏人。只会好人占据上风,坏人无法兴风作浪,而那些投机分子、机会主义者(中性菌)只能老老实实地成为守法好公民。

 

针对不同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制定个性化的杀菌方案,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杀菌治疗的成功率。

 

你需要明白的是杀菌是治疗的核心,是开始的第一步。所有的饮食控制、益生菌、补肾都围绕这一核心辅助进行。为了省钱而不做菌群基因检测,不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自己胡乱使用杀菌剂,只会让肠道菌群进一步紊乱,肠道菌群种类越来越少,一次次的失败杀菌甚至会让有害菌越来越强大,而之后的治疗会越来越难。你消耗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恢复健康的机会。

 

 



 推荐知识

 历史版本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
2023-03-14 18:25:09[当前版本] 程琳蕊 创建版本

 附件

附件类型

JPGJPG PNGPNG

知识分享平台 -V 4.9.5 -w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