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之后,父母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进行资料查证,会发现抽动与遗传、感染、免疫、神经递质失衡、社会心理等多因素有关。目前医学界给出的结论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
部分父母会因此陷入恐慌,焦虑;部分父母会觉得青春期会有缓解概率就赌青春期缓解。这些都不是冷静客观的对待抽动的态度。
最近一个世纪,是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在解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分支领域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意外伤害等客观因素引发的外源性疾病已大大减少。天花,肺结核,乙型肝炎等曾经的“绝症”,现在都有了成熟的疗法。
然而,人们是否因此变得更健康了? 答案是 : 并没有。
外源性疾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癌症、糖尿病、高血压、通风、冠心病等内源性疾病的爆发式增长,发病人数逐年走高,发病患者逐渐低龄化。而对现代医学而言,这些疾病几乎没有哪个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很多医务工作者慨叹:“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能治好的病却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并非医疗技术发展不够快,而是医学发展的理念所致。传统临床医学的理念,当一个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不能发挥原有作用时,并不是想办法让它恢复功能,重回岗位,而是为它找一个替代者,将原有的工作让这个替代者来干,并不断为这个替代者升级换代,让它干的更快更多,所以就有了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型药品,而器官移植和人造器官技术,几乎将这个理念发展到了极致。
柠檬果健康的工作人员与北京儿童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南京儿童医院等等全国顶级三甲医院的不同科室的义务工作有过不同程度的沟通,我们在与每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l 神经内科的医务工作者会告诉我们:神经递质失衡
l 儿科的专家会告诉我们:微量元素、维生素九项、25羟化酶、饮食、过敏
l 消化内科的医生告诉我们:抽动儿童大部分都存在菌群问题
l 儿保科的专家告诉我们:治疗的时候要考虑孩子发育
l 变态反应科的主任有提到:过敏会加重孩子的抽动
当我们把相关的科室或简单或详细的沟通一遍之后,总觉得似乎都对,似乎又都差点什么。直到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了现代医学的分科理念,我们才有点明白:目前的医疗体系分科很严重,同一个疾病换不同科室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和治疗。
有资料显示抽动儿童发病率最近几年迅速攀升、多动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7%,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到从原来的1/2000攀升到1%,面对剧烈的提升率,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是不是因为孩子生活的土壤变化导致呢?
l 饮食(食物过敏原和不耐受的食物、谷氨酸加工食品,精炼种子油、精制糖等)
l 压力(睡眠问题、学习和生活压力)
l 环境毒素(工业化学品、重金属)
饮食、压力和环境毒素在不同的抽动儿童身上作用权重并不一致,需要父母智慧的发现。
如果把孩子必做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我们会发现:
l 抽动儿童身心摸底:了解孩子的饮食、睡眠、情绪、运动、感染、压力等,建议家长做一个自查表,对这些问题进行排查。
l 必要的检查:不要回避排斥必要的检查,有些检查是排除性检查,比如脑电图,主要用来排除癫痫;有些检查是治疗性检查,比如过敏与食物不耐受、肠道微生态;有些检查是参考性检查,比如微量元素,主要是因为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并不准确,只有参考意义。
l 3)干预改善:根据自查表、检测结果结合孩子生活形态与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管理方案,通过非药物方式帮助补充营养与能量并排除毒素、修复受损细胞和提升器官功能,从而逆转患病因,我们要相信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
l 4)保持维护:依据孩子身心情况调整孩子的饮食、学习,睡眠、运动等,坚持6个月,看看孩子的抽动、情绪、睡眠、体质等是否得到改善,如果得到改善,那么祝贺您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坚持下去就可以。如果没有,那可能需要寻求其他帮助。
佛门有偈语:“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句话指的是,普罗大众,做事常常不计后果,当不好的结果降临时,再施展各种手段,来试图弥补和回避这个结果。而菩萨(泛指有智慧的人)在意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如何通过改变源头上的“因”,来获得更好更圆满的“果”。
希望每个父母都是自己孩子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