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眼、每天尖叫、哭闹,在幼儿园招惹小朋友。严重的睡眠障碍,每天都要11、12点才睡着,甚至要到凌晨1、2点。如果你家里有这样的一个炸药包一样的抽娃,该怎么办?
五一假期带孩子出去玩了几天,想给他放松一下,虽然眨眼频率稍微降了一些,但情绪完全掌控不住,每当他在公众场合肆无忌惮的尖叫、哭闹、发脾气时,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难道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过我也了解,孩子出现多动强迫情绪障碍等问题,并不是没教养,不是从小习惯不好,也不是娇生惯养导致,而是生理上出了问题导致的,家长不要自责,更不要陷入用爱发电就能治好的思维定势里,根源还是在生理上,生理决定心理,心理影响生理。放下自己的罪恶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理身体上,分配好时间精力金钱去做最有性价比的事。
在最开始的几个月,虽然已经没有了面部症状,但情绪时而还是会反复,比如感染,换环境,外出旅行时,每次觉得已经差不多稳了的时候,紧跟着就来一波打脸。情绪反复的过程中也伴随害怕情绪和强迫的加重,比如上厕所必须要我跟着,用笔在衣服上戳很多洞洞,坐车时不停的重复报站名,还有下颌前伸(地包天)、手总是捏鸡鸡……学习上也还是很被动。为了不给他压力,我们跟老师提前打好招呼,作业不强迫他完成,晃晃荡荡半学期,直到暑假我们其实还都处在因感染的情绪反复爆发中。 拐点出现在开学后我加了一款复方营养补剂(隐去名称,用字母R替代)以及纯EPA。每晚一条R,早晚各一粒EPA。这两个加上后,孩子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天作业不再用我催,提醒一句自己就安静地做作业去了,注意力也提升了不少,上课老师说的什么都能听进去记住,作业也不再是边写边玩了。强迫也几乎没有了,自信心增强了,遇事不再畏缩,对事物的热情也大大提升。之前对什么兴趣班都不感兴趣,现在主动要求我给他报班,什么都想学。 近四个月里,情绪没有再出现大的波动,即便是严重感染期也没有反复。以前鸡飞狗跳,如今母慈子孝。“情绪稳了,才是真的稳了”。这一次,我想我可以不用再怕打脸了。 说一下我们的日常操作,供大家参考借鉴(年龄不同症状不同,不建议直接抄作业):
日常饮食方面主要是忌口:严格忌口了蛋、奶、麦、加工糖类、零食(鸡蛋最近在尝试慢慢引入,偶尔给一点点),吃很少量水果(主要是苹果)。家中调料全部换成了无麸质的,烹饪用山茶油,偶尔穿插橄榄油、猪油还有椰子油。
维生素B族、镁、鱼油,NAC等
在我的宣扬下,父母亲戚,同学朋友,很多也都开始利用补剂和改善饮食来调理身体。因为一个娃,让我们的认知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踏上了一段改变后半生的神奇路途。 通过几个月的补剂调理,困扰妈妈多年的慢性咽炎现在已经好了很多,甲状腺结节也有变小,空腹血糖从7点多8点多逐渐降到了6点多,几十年的大便不成形问题现在也解决了。她一边抱怨补剂吃的太多,一边积极的每顿都不落,各种益处也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就连家中最最顽固的老爸,现在都开始慢慢接受。孩子姑姑7月份不幸被确诊为乳腺癌,在忌口和基础补剂的基础上,外加肌醇六磷酸。手术后的化疗,在一众病友全部因不良反应(呕吐、脱发、全身疼痛)而难受时,她却无甚感觉,还能在家慢跑个20分钟。化疗病人最担心的就是白细胞低,她的白细胞每次复查都非常好,真的少见,连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说她身体底子打的好。
“我相信每个抽娃都是睿智的天使,他们的双翼过于丰满,需要特别的呵护和打理,他们用另外一种形式(抽动)向我们传达身体内在的问题,而不是默默地忍受,谁能说这不是睿智的表现呢?我们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为其梳理掉繁琐多余的翼羽,剩下的不就是中流砥柱吗?细心呵护他们,等待那一刻:展翅高飞!”
抽动并不全是坏事,我们的孩子都是最睿智的。我有时就在想,如果孩子没有爆发抽动,我就不会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到自然医学中如此多的知识,孩子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不敢想象。这个过程中肯定会经历反复,但只要放平心态,做好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一起加油,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