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查询码:00000547
为什么有的孩子多动症就好了,有的孩子就没呢?
作者: 程琳蕊 于 2023年03月20日 发布在分类 / 多动症 / 诱因 下,并于 2023年03月20日 编辑
抽动症 对立违抗障碍 自闭症 肠道 行为问题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了解ADHD症状发生缓解的机制可以为ADHD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可以帮助ADHD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ADHD症状。虽然精神兴奋剂药物是治疗ADHD的主要药物,并已证明在中短期内有效,但其长期影响尚不清楚(Craig et al., 2015; Fredriksen et al., 2013)。
 
  • 此外,荟萃分析(一种可以得出更加统合结论的数据分析方法)表明,行为干预对ADHD的核心症状的效果微乎其微,尽管行为干预对其他结果有好处,包括育儿和儿童行为问题(Daley et al., 2014; Sonuga-Barke et al., 2013)
 
  • 其次,探究病情缓解机制,可能会发现生物标志物(例如:脑电、脑结构等等),帮助我们预测一个ADHD长大后究竟能不能变好。这样的生物标记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常规的临床、人口学和神经心理学数据准确地预测单个儿童可能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Biederman et al., 2011; Cheung et al., 2015; Taylor et al., 1996)。因此,转向对ADHD大脑的客观测量,并探讨这些测量结果是否有助于预测一个ADHD的临床结果是很有必要的。
 
  • 最后,对ADHD缓解机制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恢复情况,例如:抽动症、对立违抗障碍、自闭症等等。


 推荐知识

 历史版本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
2023-03-20 17:11:16[当前版本] 程琳蕊 创建版本

  目录
    知识分享平台 -V 4.9.5 -w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