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给无菌小鼠移植婴儿粪菌,健康婴儿的菌群可预防小鼠发生牛奶过敏(CMA),而CMA婴儿的菌群无此保护作用;
- ②58个OTU在健康和CMA婴儿粪便中存在丰度差异,受体小鼠粪菌中也有相似差异;
- ③两组小鼠的回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不同,回肠菌群组成的差异与粪便菌群相似,提示回肠细菌可能调控宿主代谢和免疫从而影响食物过敏;
- ④分析回肠差异性表达基因和菌群OTU的关系,结合单一定植实验,鉴定出产生丁酸的梭菌属粪厌氧棒状菌对CMA起保护作用。
西方社会中,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在近几十年显著上升。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小鼠粪菌移植和关联性分析,证实肠道菌群可调节小肠基因表达、影响宿主的牛奶过敏易感性,并鉴定出产生丁酸的梭菌属细菌——粪厌氧棒状菌(Anaerostipes caccae)可对牛奶过敏起保护性作用。该研究为菌群与食物过敏的因果性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说明靶向菌群治疗食物过敏的疗法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