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食物过敏发生率在近20-30年中逐渐上升,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到约10%的人口;
- ②除了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免疫调控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作用很可能增加了食物过敏现象的发生率;
- ③无论是小鼠还是人类,健康和食物过敏个体的粪便菌结构存在差异;
- ④健康婴儿的粪便可以使无菌小鼠避免过敏原诱导的过敏反应,而把食物过敏婴儿的粪便移植给无菌小鼠则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 ⑤益生菌、益生元和粪菌移植等肠道菌群调控措施有可能作为治疗食物过敏的手段。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评论,通过总结已有的动物研究和人类菌群移植研究,强调了肠道菌群很可能在食物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出菌群调控手段有望用于缓解食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