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34.209] ① 肠道菌群-脑轴主要包括3条互作途径;② 化学信号:菌群可通过SCFA等代谢物、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GABA和5-HT等神经递质浓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神经系统;③ 神经途径:菌群及其代谢物能作用于迷走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和行为;④ 免疫系统:小胶质...
饮食中钙质足够与否,并非骨质疏松症之诱因,骨质疏松症与蛋白质消耗量多少有直接关联。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他促成骨质疏松症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酸性物质比例太高,为了保持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弱碱性,骨质必然要“抽取”更多的钙质。此外,缺乏运动、停经、喝可乐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 美国研究饮食与疾病关联方面权威之一的麦都果医师(JohnM....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4期 作者:武万强,孔庆敏,田培郡,翟齐啸,王刚,刘小鸣,赵建新,张灏,Yuan Kun Lee,陈卫 来源: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Potenti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Neurologic...
血脑屏障(BBB)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仅允许特定类型的分子从血流进入大脑神经元和其他周围细胞。 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阻止有害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血脑屏障同时也阻止了大多数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例如肽,蛋白质和基于基因的药物)的转移,严重限制了...
与《Science》和《Nature》齐名的《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科学家首次发现新生儿体内的双歧杆菌能帮助维护免疫稳态,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虽然是针对新生儿,但是维护免疫稳定、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几个字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知道抽动儿童的免疫存在过激,家长可以回忆抽动后孩子的感冒次数,无感染血常规的淋巴细胞比是否偏高。所以这个内容...
2021年发表的一项关于ADHD文献回顾论文,归纳了近年关于ADHD的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认为肠道跟精神健康问题息息相关,肠道跟中枢神经是双向沟通互相影响。肠道菌群影响神经系统的炎症和身体的氧化应激,对ADHD的发病机制有紧密关系。
近日,来自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试图说明宿主与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研究总结导致器官系统疾病的体内平衡缺陷。在许多情况下,微生物群的特定成员可以增强某个过程,而其他成员可以抑制它。重要的是,这些疾病中有许多是由于健康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损失或不平衡造成的,这说明这些途径对整体健康的普遍重要性。 微生物群居住在所...
导言:生活在我们体内的细菌会影响我们的社交和交友能力吗?微生物是如何影响动物行为的?换句话说,从肠道细菌到大脑再到行为变化,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什么? 确定肠道微生物、神经元和整个机体的健康影响(比如行为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探索如何在未来帮助改善社会缺陷(比如抑郁症和自闭症)的重要途径。目前治疗这类...
比利时学者Kristin Verbeke等人于2019年5月23日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题目为《The rol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crobiota–gut–brain communication》的综述。...
早在1934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明确指出了神经疾病和肠道疾病的联系。 但直到1966年,乳糜泻和神经疾病的关联才被正式地建立起来。在当时,两位胃肠病医生库克医生和托马斯医生,他们对16名乳糜泻患者进行了研究。出人意料的是,参与研究的16名患者全都患有步态共济失调(走路不稳,步履蹒跚),其中的几名还患有周围神经病变。 或许是当时认知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