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纳入1050名葡萄牙儿童数据,根据居住位置,评测居住区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物种丰富指数(SRI),并随访儿童4、7岁时过敏性疾病情况; ②总体来说,4岁时,儿童过敏患病率为14.9%,而发生喘息的比例达47.8%,发生干咳的比例达37.3%; ③居住周围100米内的SRI指数越高,7岁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越高; ④而100米...
①纳入233名食物过敏(66名牛奶过敏、38名芝麻过敏、71名花生过敏、58名坚果过敏)患者及58名对照,分析粪便菌群的差异; ②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均显著不同于对照,不同类型的患者的菌群特征及功能通路不同; ③对照的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 copri富集,短链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患者,Prevotella cop...
①牛奶过敏的诊断方法有:病史检查、体格检查、诊断排除饮食法、皮肤点刺测试、特定的IgE测定以及口服测试;严格规避过敏原测试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②口腔免疫疗法已经被研究,但还并没有推荐用于日常临床使用。 ③对初级过敏原的防御,至少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 ④具有过敏史却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接受去过敏原的配方,比如低抗原配方奶...
①动物实验表明,肥大细胞(MCs)在胎儿皮肤表面就可检出,并随着妊娠进程而成熟; ②母系来源的IgE可以通过Fc受体穿过胎盘屏障,从而进入胎儿,使MCs特应性致敏; ③人样本检测表明,MCs在宫内发育成熟确实需要依赖母亲的IgE; ④这个机制解释了孕妇在产前的致敏,将通过IgE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产生短暂的过敏原敏感性,并可在第一次接触过敏...
①健康菌群可预防食物过敏; ②菌群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细胞抗原摄取和呈递等方式,诱导食物抗原特异性Treg,还可调节嗜碱性粒细胞等过敏效应细胞,而且菌群诱导的肠道屏障保护应答可减少进入循环系统的食物抗原,从而减少致敏; ③双重抗原暴露假说认为,口服可促进对食物抗原的耐受,而屏障功能受损的皮肤暴露于食物抗原可促进致敏,正常的皮肤菌群对维持皮...
①动物实验表明,肥大细胞(MCs)在胎儿皮肤表面就可检出,并随着妊娠进程而成熟; ②母系来源的IgE可以通过Fc受体穿过胎盘屏障,从而进入胎儿,使MCs特应性致敏; ③人样本检测表明,MCs在宫内发育成熟确实需要依赖母亲的IgE; ④这个机制解释了孕妇在产前的致敏,将通过IgE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产生短暂的过敏原敏感性,并可在第一次接触过敏...
①全世界食物过敏人群不断增加,在特定群体中儿童发病率高达10%; ②卫生假说逐步演化为“早期环境影响微菌群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失调”的理论; ③早期肠道菌群失调如多样性低、肠杆菌/拟杆菌比高,对过敏与否影响巨大; ④菌群代谢产物是菌群与宿主间的重要介质,通过与免疫系统互作以抑制其对过敏原的炎症应答,或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以抑制过敏原穿过肠道屏...
①肠道菌群可降解或修饰食物中的抗原或过敏原以调节其免疫原性; ②肠道菌群失调或病原体感染可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后者是影响食物过敏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及色氨酸衍生物等可调节粘膜免疫; ④粘膜树突细胞呈递食物抗原给naive Th细胞,促进后者分化为Treg细胞,病毒-宿主互作可抑制Treg的分化,引起宿主对食物抗...
①食物过敏发生率在近20-30年中逐渐上升,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到约10%的人口; ②除了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免疫调控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作用很可能增加了食物过敏现象的发生率; ③无论是小鼠还是人类,健康和食物过敏个体的粪便菌结构存在差异; ④健康婴儿的粪便可以使无菌小鼠避免过敏原诱导的过敏反应,而把食物过敏婴儿的粪便移植给无菌小鼠则无法起到...
①婴儿3个月时肠道细菌的减少及代谢活性的改变与特应性及哮喘相关; ②对美国的298名婴儿(1-11个月大)的粪便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可分为3种状态; ③每一种状态导致不同的多重敏感特应性(2岁时)及哮喘(4岁时)的相对风险; ④相对风险最高的一组中,双歧杆菌属、Akk菌及Faecalibacterium丰度较低,Can...